娜迦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娜迦小說 >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> 第204章 盛唐氣象

第204章 盛唐氣象

-

出了第二展覽廳,徑直往前走,立馬就走到了第三展覽廳。

剛一進門,“盛唐氣象”這四個大字讓大家立刻感受到了大唐的底蘊,確實有些不一般。

牆壁上展示著一幅巨大的唐長安城古今對照地圖。

四四方方的城池被劃分成了一個個四四方方的小格子,一眼看過去,壓根兒數不出來到底有多少個,隻覺得龐大。

【唐代的長安城相比漢代擴大了不少,頂峰時期這裡有超過100萬人口,這些人裡麵有大概5%都是外國人,他們來自當時世界的30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
可以這麼說,在整個世界古代史中,唐朝的長安城是最宏偉的城市。

唐朝長安城大體分為了宮城、皇城、外郭城三個部分。

宮城就是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,主要指的就是地圖最上麵也是最北麵的太極宮、掖庭宮,東宮這三個部分。】

哦哦,百姓們一邊聽一邊點頭。

從地圖上來看,那麼多格子裡,就數這幾個宮殿占地麵積最大。

不知道唐朝的宮殿長什麼樣子,光想想看過的大唐不夜城,好像也能大概知道形狀。

很明顯,這遠遠不夠。

福臨看著地圖,感覺唐朝時期的宮殿看著比紫禁城要大上不少呢。

現在的他還能想起小時候在盛京宮中生活的大致情況,還有他第一次來到北京的紫禁城中那種震撼的感覺。

大清在關外各種設施都很一般,直到真正入主中原,他才明白了,皇帝的宮殿應該是什麼樣子?

在他看來,不管是秦、漢還是盛唐,那些皇帝居住的宮殿應當都比不上如今的紫禁城。

隻通過這個小小的地圖,他發現他可能想錯了。

【皇城就是大唐的政府機關辦公的地方,就在宮城的下方。

外郭城就是百姓居住的地方。

14條東西向大街和11條南北向大街將長安城均勻的分成了108塊,每一塊都叫坊,地圖上的這些名字就是坊的名字。

大家可以找找,我如今在什麼坊?也可以找找去過的大唐不夜城在什麼坊?】

地圖中看著最密集的區域好似就是皇城,什麼中書省、門下省、鴻臚寺等等機構擠作一團。

有人明白,這其實是地圖比例尺的問題。

到實地看,這些地方定然是極為寬敞的,萬不會如此擁擠。

再往下看,就是密密麻麻的坊市。

字太多,大家都聚精會神的看,仔細找。

小鏡為了方便大家尋找,特意將鏡頭放近了一些,對準的就是地圖的下方。

有人眼尖的發現了唐曉如今的位置。

“找到了找到了,你在安善坊,哈哈,還是在下心明眼亮。”

大家順著彈幕裡的這句話看下去,確實,安善坊裡有一個小點,上麵寫著陝西曆史博物館。

再往下看了一眼,立刻就發現安善坊右下方的晉昌坊上的一個小點寫著慈恩寺大雁塔,不用說,這定然是大唐不夜城所在的地方。

找完了地方,光幕上的地圖恢覆成全圖,大家往上一看,立刻注意到了上麵印著的一首詩。

這是白居易寫的《登觀音台望城》。

百姓們情不自禁的念出了聲。

“百千家似圍棋局,十二街如種菜畦。遙認微微入朝火,一條星宿五門西。”

他們隻是機械的唸了出來,有些不甚瞭解詩的意思,不過大致也能體會出一些味道。

農人看到長安城第一眼就覺得那規整的形狀有些像自家的田地,不料這首詩完全將這個意思寫出來了。

這一句他們還是能看懂的。

唐朝之前的文人們讀著這首詩,細細品味著意思,想象著那壯闊的美景。

站在高處俯瞰著這座偉大的城市,心中的豪情壯誌定然也會升騰而起。

彈幕上一時之間滿是對白居易的稱讚,白居易本人看了都有些不好意思。

這彩虹屁實在是太猛烈了。

葛清發的最多也最熱情,他這一生癡愛白居易的作品,是超級大粉頭。

光愛還不夠,這位仁兄渾身上下全都刺滿了白居易的詩,甚至還配上了插圖,堪稱行走的安利手冊。

除了他,還有蘇軾,甚至連元稹和白行簡都起了哄。

【白居易的這首詩前兩句準確的描繪出了長安城的格局,後兩句描寫的是百官上朝時的大場麵。

上朝時,百官所持的燈火就像一道星宿一樣直達大明宮。

這樣的場麵,極儘威儀。

寫這首詩的時候,他在的地方就是樂遊原上的青龍寺,現在青龍寺的遺址還在,但是上麵的建築是如今新修的。

現在的青龍寺是一個公園,每年春天的時候,無數人去那裡看櫻花、賞牡丹。

在唐朝時,在青龍寺上還能看見長安城的景象,現在看不了多少,目之所及,全是高樓大廈。】

原來是樂遊原啊。

從漢宣帝時期改名之後,長安人民誰不知道這個地方?

他們踏青時最喜歡去的也是這裡,千年過去了,後世人去的地方竟也是這裡。

看來還是有一些東西是冇變的。

【大家可以看到長安城上麵這一個個小格子。

當時108坊,每個坊都是獨立的,和大多數人理解的街道不一樣。

坊市都是被圍牆團團圍住,就和圖上這些框一樣。

每個坊都有前後兩個大門,每當宵禁的時候,大門就會關閉,想出也出不去。】

“這不就相當於是108個小城池嗎?”

後頭的幾個朝代不太理解,要是這樣的話,感覺也太不方便了。

宵禁果然不好。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