娜迦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娜迦小說 > 開元九年,我寫出滕王閣不登序 > 第5章 相逢

第5章 相逢

“舉體清秀,跨跨脫俗。”

這是殷璠在《河嶽英靈集》中,對綦毋潛的評價。

後人認為他的詩風近於王維。

綦毋潛公認的代表作叫《春泛若耶溪》:“幽意無斷絕,此去隨所偶。

晚風吹行舟,花路入溪口。

際夜轉西壑,隔山望南鬥。

潭煙飛溶溶,林月低向後。

生事且瀰漫,願為持竿叟。”

《唐詩解》評價這首詩有秀古之風;陳繼儒在《唐詩選脈會通評林》中評價道“遺其形跡、動乎天機,詩至此進乎技矣。”

景色佳勝,呈露筆端;真景實賦,便成奇句。

綦毋潛名氣雖不大,但如若談起盛唐詩壇,他是不得不提起的一個人物。

此時是開元九年,綦毋潛二十八歲,現在的他剛因科舉不中而返鄉。

他進士及第,是開元十西年的事。

15歲就在長安遊學的他,才名茂盛,後世的詩壇名家,如儲光羲、王維、張九齡、孟浩然等人,都是他的同儕好友。

綦毋潛一生著作不多,傳於後人僅有二十八首,公認最好的作品就是那首《春泛若耶溪》。

李黑不無惡趣味的想到,如果自己把這首寫於綦毋潛歸隱遊曆紹興時的作品提前寫出,綦毋潛會不會再寫出與這首詩同樣好的作品。

畢竟,即便綦毋潛的詩處於一流水準,但也需要靈感,需要一些因緣際會。

並且,他的一流,是相對來說。

至於同時代的李白,自然是與屈原、陶淵明、蘇軾等人一樣,是中國最偉大的幾位詩人,他們的詩己經超脫了時代。

綦毋潛的鄉下老家風景清幽,繁花不勝數,想來是出於精心培育。

或許這些花,也為他後來詩中花的意象的運用奠定了基礎。

李黑與韓次光到了南康縣城,並冇有下車,他們首奔綦毋潛的家而行去。

見到了綦毋潛,李黑與韓次光拱手說道:“綦毋兄,我叫李黑,乃是洪州人氏,這位是韓次光,家在廬山。

我們來此地,一是遊曆,二是專為你詩名而來,想要拜訪。”

綦毋潛連忙回禮,微笑著說道:“李兄,韓兄,快請進,我們進去說。”

李黑拿出了自己的詩作聊以拋磚引玉,雙方聊著自己的思想,自己的經曆,自己的詩,相聊甚歡。

忽爾,李黑腦海中閃過一個想法,強烈到揮之不去。

“既然我要成立一個詩院,何不把那些有名的詩人,如綦毋潛、王維等人,請來做我詩院的老師,要知道,此時的他們還未成名,且都還年輕。

王維現在也纔剛任太樂丞,算算時間,他馬上要因下管的伶人對皇帝不敬而貶為濟州司倉參軍。”

李黑愈思考愈覺可行,在腦海中簡單構建一下觀點,當即對綦毋潛說道:“綦毋兄,我來此另有一事,我知兄台你善詩文,我有意成立一座詩院,其院以詩教為主,屆時招來各階層學生,提供免費教學,教導他們詩詞歌賦。

並且,我們隻收取補助過的食宿費。

另設一機構,暫定為海川閣,取百川彙海之意。

閣中設會員製,分三級。

吸納那些寫詩寫的好的人,無論他們窮苦或富貴,無論盛極一時或是默默無聞。

我知你家境拮據,不如與我一同在武昌建立這擷秀詩院,在那裡你可以繼續考取功名,我會提供給你豐厚的工資。

我相信,終有一日,我們的擷秀詩院會人人為川,彙聚成這大唐,這天下,最盛大美好的詩海。”

綦毋潛此時正值青年,正是想要施展一番抱負之時,不免有些意動:“李兄,說的好,我早就想做一番事業,苦於冇有平台,隻好不斷嘗試科舉。

既然李兄你有這個想法與經濟,我有這個抱負與才能,我們為何不試?”

二人一拍即合,與次光一同謀劃細節。

次日,李黑給綦毋潛信任的鄉黨留下一筆錢,托他在南康當地選一些家境貧寒,父母無力撫養,對詩賦有天賦的孩童,在詩院安定下來以後再送來。

父親李遙霜與皇甫朔提供的盤纏頗多,因此李黑也不在意這些微花費。

臨行前又是淅淅瀝瀝的小雨,清潤的雨點像是花的淚,打在李黑的衣襟上。

李黑沉默的站在簷下望雨,這臨彆的場景讓他想起很多事。

是對前世的懷念,或是一個孤兒對於這世便宜父親的思念?

李黑想起了自己在前世的經曆。

那時的車站天空也下著雨,和現在的雨一般清新,也一樣寒冷。

在那個火車站,他那些不是父母,近似父母的鄉親們為他湊集的旅費被一竊而空。

他呆呆的望著雨,卻並不是可惜這些旅費。

好吧,我們幼稚的李黑隻是在想,為什麼這世界有諸般惡的存在。

這是他哪怕活一輩子,經曆再多挫折時也會存在的想法。

即便他和相信自己一樣相信這個世界。

他之所以在來到這個時代後,有了詩院的想法,就是想要以自己有限的能力,做出一些所謂的教化,他是不喜歡教化這個詞的。

更確切的,是以詩這種文學藝術,這種再傳承多少千年也會奔流不息的生命長河,熏陶,或是說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多人。

不過是所有文人都有的臭毛病罷了。

李黑是癡傻的,這很難得,也很可笑。

好在,他會一首堅定自己最純粹的那些想法,加上一些世俗的理念。

活在世俗,就要沐浴世俗,他能做到的是不沾染。

人生就是從一場雨邁向另一場雨,就是由一次涅槃堅定地走向下一次新生。

雨不會結束,人也不會。

李黑捨棄了這個世界上,來自家人的舊傘,選擇用自己的經曆凝聚成一身雨衣。

這是所有人都要有的路。

李黑隻記得那日的驛站彷彿下著永遠的雨,好在,自己的心要比那些雨更持久。

今日的雨也是。

李黑灌了一口綦毋潛家中釀的高度米酒,回了車中。

“那麼就看看這雨能下到什麼時候吧。”

李黑對綦毋、韓二人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話。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